2025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当天,两则新闻让全球屏住呼吸:特朗普政府突然批准向乌克兰提供3350枚射程450公里的“超级导弹”,而俄罗斯库尔斯克核电站同一天遭无人机袭击燃起大火。
欧洲国家为这批导弹支付了8.5亿美元账单,但乌克兰想用它们打击俄罗斯本土,还得看五角大楼脸色。 这场“导弹与核火光”的双重风暴,将俄乌冲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危险边缘——而特朗普给出的“两周停战倒计时”,更让局势充满火药味。
导弹背后的欧洲账单
8月23日,美国率先披露,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ERAM增程攻击导弹,总价值8.5亿美元。 这笔订单的特殊之处在于,资金主要由法国、德国等欧洲盟友承担,美国仅负责批准和交付流程。 导弹预计在六周内运抵乌克兰,首批交付时间定在2025年10月初。
交易审批过程暗藏玄机。 美国官员透露,协议曾被刻意推迟,直到特朗普完成两场关键会晤后才放行:先是8月中旬与普京闭门会谈,随后于8月18日会见泽连斯基。 这种安排被解读为美国在俄乌之间寻求“平衡术”——既安抚乌克兰,又向俄罗斯释放谈判信号。
导弹交付清单中还隐藏着其他武器。 除ERAM导弹外,8.5亿美元包裹里还包含防空系统和射程145公里的GMLRS火箭炮系统。 挪威首相同期宣布,将斥资6.93亿美元为乌克兰采购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瑞典更与乌克兰签署联合生产协议,计划直接在乌境内制造武器。
超级导弹的镣铐
ERAM导弹的纸面性能令人瞩目:射程覆盖241至450公里,速度超过763公里/小时,精度误差控制在10米内。 这种由美国空军2024年专为乌克兰定制的武器,被设计成“空投炸弹与巡航导弹的混合体”,可搭载反舰导引头打击海上目标,甚至改装为反无人机拦截器。
但乌克兰拿到导弹后却无法自由使用。 根据协议,每次发射ERAM前必须获得五角大楼逐案审批,尤其针对俄罗斯境内目标。 这一限制源于美国国防部2025年春末秘密制定的高层审批机制:由副防长科尔比审核、防长赫格塞思最终裁定是否批准打击。 美媒体证实,该机制已多次阻止乌军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攻击俄本土。
特朗普的态度显矛盾。 8月21日,他在社交媒体宣称“乌克兰若无打击俄本土能力便无法获胜”,但白宫次日紧急澄清:总统表态“不意味着政策改变”。 事实上,特朗普早在2024年就批评拜登允许乌军袭击俄境内是“愚蠢行为”,认为这只会升级战争。
核电站的火光与港口的浓烟
8月24日凌晨,莫斯科时间3时许,一架乌克兰无人机突破俄罗斯防空网,在库尔斯克核电站附近被击落。 坠毁爆炸瞬间,飞溅的碎片击中核电站辅助变压器,引发明火并导致3号机组发电量骤降50%。 州长因紧急发声,谴责这是“威胁核安全的战争罪行”,违反《核安全公约》。
核电站新闻部门两小时后通报:火势已扑灭,辐射水平正常,无人员伤亡。 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迅速介入,强调“所有核设施必须时刻受保护”——这已不是他首次警告核电站风险。 2024年视察该站时,他就直言“直接战斗可能引发核事故”。
同日,乌克兰发起更大规模袭击。 10架无人机扑向俄罗斯海运枢纽,其中一架残骸引发炼油厂大火。 乌克兰国安委反虚假信息中心主任科公开承认:“俄罗斯正遭受系统性打击,参与战争经济的基础设施都是目标。 ”
特朗普的两周倒计时
8月22日,特朗普在办公室向记者表达对俄乌冲突的极度不满:“我对这场战争的任何方面都不满意,完全没有! ”他随即划出最后期限:若两周内普京与泽连斯基未举行直接会晤,美国将作出“非常重要的决定”——可能是“大规模制裁或100%关税”,甚至“撒手不管”。
这一表态被美媒视为“特朗普立场的重大转变”。 此前他耗费大量政治资本推动和谈,包括阿拉斯加普特会与华盛顿泽特会。 但俄乌立场鸿沟难以弥合:俄方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并承认领土现状,而泽连斯基在8月18日会谈中直接拒绝美方提出的相关原则。
俄外长8月24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关键细节:特朗普在会谈中提出若干“俄方认可的条款”,部分议题上俄甚至愿展现灵活性。 但泽连斯基在华盛顿全盘推翻提案,导致谈判回到原点。 俄外长强调,普京愿见泽连斯基的前提是“会晤能预期达成具体成果”。
俄罗斯的报复与红线
针对西方军援升级,俄罗斯已明确划定红线。 俄外长多次声明:任何载有援乌武器的运输工具都是俄军合法打击目标。 他指控北约不仅供应武器,还在英国、德国等国培训乌军,构成“直接参战”。
对核电站遇袭,俄方反应十分激烈。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警告,针对核设施的袭击将触发“不可预测后果”。 俄军事专家则在电视台讨论“战术核武器反击可能性”,称若核安全受实质威胁,俄有权使用“特殊威慑手段”。
战场层面,俄军已调整战术。 在战线,后勤枢纽后撤至ERAM导弹射程范围外;黑海舰队主力舰艇也分散至克里米亚半岛各隐蔽港口。 这些动作显示,俄军正为应对乌克兰远程打击能力质变做预案。
乌克兰的替代方案
面对美国对远程武器的使用限制,乌克兰加速发展国产装备。 泽连斯基近期透露,一款名为“火烈鸟”的新型巡航导弹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底量产。 该导弹射程据称超过300公里,可完全自主部署。
乌军现有无人机部队也持续活跃。 2025年以来,乌方使用国产无人机袭击了至少12座俄境内炼油厂,并造成俄军苏-34战机在基地的损失。 这些行动规避了美方审批程序,成为乌克兰“自主远程打击”的核心力量。
但兵力短缺仍是致命伤。 俄国防部8月数据显示,乌军累计伤亡达78万人,其中20万为精锐部队。 为填补兵源,乌克兰议会通过法案,将征兵年龄下限从27岁降至25岁,并允许监狱囚犯参军抵刑期。
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