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监测的二十座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总面积177.39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3.79%。一线城市成交量全面下滑,上海跌幅明显,减少44.69%,广州、深圳跌幅近三成。其他城市中,3座城市成交量环比增加,嘉兴多倍增长,景德镇涨幅也近五成;13座城市成交量环比减少,烟台减少85.84%,跌幅居首,其次武汉、苏州跌幅明显,在七成上下,大连、温州、莆田跌幅在48%-57%之间。5座城市成交量高于前四周平均水平,嘉兴以331.83%涨幅居首;15座城市成交量低于前四周平均水平,烟台减少58.30%,跌幅居首。
从成交量看,本周广州以21.68万平方米领先,其次上海也近20万平方米,温州、成都、杭州7座城市成交面积在10万—16.1万平方米之间,其他城市在8万平方米以下。
本周二十座城市土地总供应面积371.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65.3%。其中经营性土地增加38.8%,非经营性土地增加77.3%。供应总建筑面积890.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7.3%。
本周二十座城市土地总成交面积308.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8.5%。其中经营性土地减少31.4%,非经营性土地减少26.9%。成交总建筑面积694.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2.8%。
本周二十座城市土地总成交金额131.1亿元,环比减少63.5%。其中经营性用地114.1亿元,环比减少66.1%;非经营性用地17.0亿元,环比减少25.5%。成交楼面均价188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2.8%,成交土地均价424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49.0%。
广东印发《关于加快解决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自2025年8月4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其中,针对用地手续不完善、建设工程规划核实不完善、开发建设单位申请主体不清或缺失、竣工验收手续不完善、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和相关税费、原分散登记的房屋土地信息不一致、跨宗地建设以及存在抵押查封等8种历史遗留问题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为各地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政策依据。要明确负面清单,守牢政策底线,严禁通过登记将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合法化,严禁将按正常报建手续办理的项目通过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对“小产权房”、违反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建设等情形,一律不得登记。
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住有所居”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市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居住需要。要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优化政策设计,规范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扎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健全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强化大学毕业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运行保障人员等住房保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持续推进危旧楼改建,加快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有序推进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腾退更新,切实消除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要努力建设高品质宜居住房,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健全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建设更多“好房子”。
武汉发布通知延长部分房地产政策期限,将《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中“优化新建商品房项目审批服务”及《关于持续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给予阶段性购房优惠支持”两项政策,适用期限延至今年底 (2025年12月31日)。
南京发布通知明确:将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范围由南京都市圈扩展至全江苏省。放宽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在江苏省各城市购买自住住房,可以参照在南京市购房相关政策办理住房公积金购房提取和还贷提取,不受缴存人工作地和户籍地限制。将南京市存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长期限由20年延长至30年。
住建部要求要多管齐下,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调研组表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切实扛起责任,充分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要加快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年河北等6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超50%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2025年河北、重庆、辽宁、上海、浙江、湖北等省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超50%,截至6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支持更新老旧电梯4.1万台,惠及居民170万人,旨在改善民生居住条件。2025年国债已安排180亿元资金支持更新老旧电梯12万台。
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