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家长都挺在意孩子的身高体重,这确实是好事。
不过呢,很多人都忽略了孩子的牙齿问题,其实这也特别重要。
我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个3岁的小女孩,一口乳牙全烂光了。
爸妈带她去看牙医时,连医生都吓了一跳——20颗乳牙没一颗好的,牙根都是黑的,大部分烂得只剩牙根,门牙也烂掉了一半多。
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没刷过牙,晚上睡前总喝奶,喝完也不漱口。
家长还觉得没啥,反正乳牙早晚要换,坏了也没关系。直到孩子吃饭都费劲了,才想着来医院。
说到底,就是家长没把孩子的口腔卫生当回事,总觉得孩子小,换牙后自然就好了。
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牙齿的了解都不多,往往问题出来了都没发现。
展开剩余83%但乳牙要是不好,不光影响以后牙齿是否健康好看,甚至会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口腔健康。
儿童换牙时间表
图源网络,侵删
孩子换牙就像“牙齿的成长里程碑”,有大致的时间规律,家长心里有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6岁左右开始换牙,到12-13岁基本换完20颗乳牙。具体时间可以记个大概:
6-7岁:先换下面的门牙,接着是上面的门牙,这时候孩子会先长出小小的恒牙,乳牙慢慢松动脱落。
7-8岁:换上下两边的侧切牙(门牙旁边的牙齿),这时候要注意观察新牙的位置,别让乳牙“赖着不走”。
8-9岁:开始换第一双尖牙(也叫前磨牙),在尖牙旁边,这时候牙齿排列可能有点乱,别太着急。
9-10岁:换尖牙,就是嘴角两边尖尖的牙齿,这时候要留意孩子有没有用舌头舔牙齿的习惯,容易让牙齿长歪。
10-12岁:换第二双尖牙,这时候大部分恒牙已经长出来了,牙齿排列逐渐稳定。
12-13岁:最后换第二磨牙,就是口腔最里面的牙齿,换完后整套恒牙就基本长齐了。
6-7岁:先换下面的门牙,接着是上面的门牙,这时候孩子会先长出小小的恒牙,乳牙慢慢松动脱落。
7-8岁:换上下两边的侧切牙(门牙旁边的牙齿),这时候要注意观察新牙的位置,别让乳牙“赖着不走”。
8-9岁:开始换第一双尖牙(也叫前磨牙),在尖牙旁边,这时候牙齿排列可能有点乱,别太着急。
9-10岁:换尖牙,就是嘴角两边尖尖的牙齿,这时候要留意孩子有没有用舌头舔牙齿的习惯,容易让牙齿长歪。
10-12岁:换第二双尖牙,这时候大部分恒牙已经长出来了,牙齿排列逐渐稳定。
12-13岁:最后换第二磨牙,就是口腔最里面的牙齿,换完后整套恒牙就基本长齐了。
不过每个孩子发育不一样,早半年或晚半年都正常。要是超过1岁还没动静,比如7岁了一颗牙没换,或者新牙长出来了乳牙还没掉,就得带孩子去看牙医了。
家长经常出现的几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乳牙坏了不用治,反正早晚会换掉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想法。乳牙从6岁开始换,最后一颗要用到12岁左右,要是坏了不处理,孩子吃饭会疼,影响营养吸收。
而且乳牙的牙根下面就是恒牙胚,烂牙的细菌会感染恒牙,可能让新牙长出来就有斑点、畸形。就像开头说的那个小女孩,乳牙烂到牙根,医生说她以后恒牙大概率也会受影响。
误区二:小孩子不用刷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没几颗牙,或者还没长牙就不用刷,这可不对。
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就要开始清洁,用指套牙刷或纱布擦一擦;3岁左右就要用儿童牙刷刷牙了。
食物残渣在嘴里过夜,细菌会大量繁殖,不光烂牙,还可能引起牙龈发炎、口臭,甚至影响孩子说话发音。
误区三:孩子小,就得吃的精细点
总给孩子吃软饭、粥、面条,或者把水果打成泥,看起来是心疼孩子,其实对牙齿不好。
牙齿需要通过咀嚼来锻炼,啃苹果、咬玉米这些硬一点的食物,能促进牙龈和颌骨发育,让换牙更顺利。
要是总吃太软的,颌骨发育不够,恒牙长出来就没地方,容易挤成“双排牙”,以后可能要拔牙矫正。
孩子几岁开始刷牙?
答案是:长出第一颗牙就开始!
0-1岁: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每天早晚擦牙齿和牙龈,尤其是喝完奶后,别让奶渍留在嘴里。
1-3岁:用指套牙刷或软毛儿童牙刷,不用牙膏(怕孩子吞下去),重点刷门牙和牙床,每次刷1分钟左右。
3-6岁:用含氟儿童牙膏(米粒大小),教孩子上下刷、里外刷,家长要在旁边看着,别让孩子把牙膏咽了。
6岁以上:可以用豌豆大小的牙膏,慢慢让孩子自己刷,但家长最好再检查一遍,确保刷干净了。
0-1岁: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每天早晚擦牙齿和牙龈,尤其是喝完奶后,别让奶渍留在嘴里。
1-3岁:用指套牙刷或软毛儿童牙刷,不用牙膏(怕孩子吞下去),重点刷门牙和牙床,每次刷1分钟左右。
3-6岁:用含氟儿童牙膏(米粒大小),教孩子上下刷、里外刷,家长要在旁边看着,别让孩子把牙膏咽了。
6岁以上:可以用豌豆大小的牙膏,慢慢让孩子自己刷,但家长最好再检查一遍,确保刷干净了。
发布于:北京市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