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向来是每个时代的情绪表达,喜爱音乐的人,往往就拥有了某种标签,可以淋漓尽致地在旋律中实现梦想。
从年龄上看,刚刚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毕业的22岁小伙子季天羽,在艺术世界算是个新人。但翻开他的人生履历,你会惊奇地发现,他已经不是“新人”,而是有着17年舞台实践的从艺者。
季天羽出生在江海交汇的南通如东县掘港镇,5岁开始学习器乐,与乐同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在少年岁月里,他就显示出的对音乐的迷恋,这种超乎同龄人的志趣,似乎更多源于阅读与旋律而非纯粹、简单的爱好。
季天羽表演二胡曲《雨碎江南》
7月23日晚,主题为“爱在虹桥——掘港街道虹桥村2025年纳凉晚会”在当地举行。这台由掘港街道虹桥村博爱家园、掘港街道虹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办,掘港街道陈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协办,邮储银行如东县支行、星驰家政支持的演出,成为夏夜的风景,受到居民追捧。
展开剩余88%季天羽身着一袭深色中式礼服登台,表演二胡独奏《雨碎江南》。他在熟悉的村舍广场中、熟悉的乡音乡情中演奏,通过弦声描绘出如诗如画的江南风韵,让观众为之陶醉。
追溯季天羽的从艺之路,绕不开他的母亲陆建梅。是她给儿子从小设定了爱乐之路,她让艺术以更接近有趣的游戏思维,通过许多循序渐进的努力,在不断地向内挖掘中获得灵感与坚持。
陆建梅是如东县文化馆文艺辅导部老师。早年毕业于江苏省文化学校音乐专业,师从古筝大师祁恒春、何宝泉。从事古筝教学近30年。
季天羽沉醉在旅律中
她说,天羽5岁那年第一次触摸到二胡的琴杆。当弓毛擦过琴弦,流淌出的旋律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7岁,钢琴的黑白键又为他打开另一扇艺术之门。从此,清晨的二胡练习声与夜晚的钢琴旋律交织,成为小城老宅里最动人的背景音乐。
在妈妈的记忆中,儿子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与兴趣。
现实中,让孩子学琴维系着许多家庭对于素质提升的想象,大人希望孩子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能延续自己未竟的梦想,但实际驱动他们的,是望子成龙的渴望。
当下正在热映的姜文执导的电影《你行!你上!》,切入“英雄出少年”主题的作品,围绕少年为了实现音乐梦想,于逆境中积累,自困境中突围。终有一日,英雄豹变,登上顶级艺术殿堂,以其巅峰表现征服世界的情节展开。还有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的电影《琴童》等,也是对“音乐与少年”的诠释。
在类似的影视作品中,其实都有“季天羽们”的影子。
问题是,并非每一个孩子都有音乐潜质和天赋。
季天羽表演非洲手鼓
一些孩子被动练琴,兴趣全无,一首曲子练习了再多遍仍会卡顿,远远达不到大人的期望值,矛盾与冲突逐渐产生。每逢练琴,家里就是鸡飞狗跳。
然而,这番景象在季天羽家里不曾发生过。妈妈怕他累着,限制他的学习时间,他却偏偏要练,仿佛停下来就会迷失方向。
季天羽显然是受到妈妈的影响,音乐细胞繁殖迅速。
这份执着很快结出硕果:2013 年,艺术之花在他身上绚烂绽放。10 月,他获得了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团省委、江苏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合授予的第六届江苏省少儿艺术节“表演艺术类铜奖”。
仅隔两月,他又以《少儿跳马伕》“小主播”身份亮相南通市选调评比,摘得银奖,并且此节目被收录到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傩舞跳马伕》一书中。
荣誉背后,是他在后台反复揣摩动作、对着镜子苦练表情的专注身影,是无数个日夜为艺术倾注心血的坚守。
2014年,他获得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二胡十级证书;2016年,他又获得了中国青少年艺术教育促进会十级认证;2018年,钢琴十级证书也收入囊中。但比证书更珍贵的,是他在艺术道路上那份难能可贵的悟性与执着。
2015年,第十届全国艺术新星国际交流选拔活动华东赛区总决赛上,他以精湛的二胡演奏斩获初中组金奖,评委们惊叹:“这个孩子对曲目的理解和演绎,已经挣脱了年龄的桎梏。”
季天羽往年参加“蠙城之夏”文艺惠民演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10岁时就在每年一度的如东“蠙城之夏”文艺惠民演出活动中崭露头角,一直参与这项公益演出。
今年第21届“蠙城之夏”活动主题为“茉莉花开·艺通江海”,如东县文旅局、如东县文化馆等部门牵头推出既有传统的综艺、戏剧、杂技专场,又汇集县内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行业部门的精彩展演;既有县文化馆公益培训、校外艺术教培机构成果展示,又有兄弟市县优秀群文团队文化走亲。同时,还得到“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加持。这样的精品展示、文化惠民、新秀成长、百姓参与的优质平台,让优质文化资源更高效、精准地走进基层百姓生活。
7月31日,季天羽将再次走进“蠙城之夏”舞台,为观众奉献优秀作品。
少年季天羽
如果说考级是艺术学习的里程碑,那么竞赛便是检验真知的试金石。
从2013到2017年,季天羽的青少年时期被一场场赛事填满,也因一次次突破而闪耀:2016年,他先在第四届全国优秀艺术特长生展演南通赛区以少年A组金奖第一名脱颖而出,又在全国总决赛中捧回了初中组二胡金奖的奖杯;同年,在第二届“未来之星”江苏省少儿才艺大赛中,他从南通赛区一等奖到省赛一等奖,最终站上总决赛舞台。
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寒暑假的集训:夏天,琴房温度超过40℃,他仍坚持每天8小时练习;冬天,手指冻得僵硬,他用热水袋暖手后继续练琴。更难得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二胡不是乐器,是表达情感的伙伴。”
当艺术遇见责任,弦音便有了更温暖的回响。
从2014年“天籁筝情”古筝音乐会的志愿者,到2018年赴陕西汉中的爱心互助行动;从2019年如东县迎国庆音乐会的二胡演奏,到2021年南通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的参演者;从2022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演出,到跨入大学校门强化演奏技巧的追求等,他以二胡为翼、以琴键为舟,弦歌不辍。
这不单纯是一个“小琴童”成长的故事,而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男孩如何找到自己的表达途径的故事。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季天羽表演非洲手鼓
进入大学时光后,他主修二胡、钢琴音乐制作。二胡依然每天响起,并且成为校园民乐团的优秀团员、公益舞台的常驻演员。陪伴他17年的乐器,见证了一个男孩从琴童到音乐人的蜕变,更见证了他用弦音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诗篇——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责任,所以远行。
2023年,在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他以两首作品助力团队斩获声乐大合唱乙组二等奖,实现了从独奏到合奏的艺术升华。
乐海扬帆,是季天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和广阔世界过招的写照,也是滚滚生命力的熠熠闪光。
回望近几年走过的演艺之路,他已连续参加了多届“濠滨夏夜”环西文化广场的文艺演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演活动,用琴声传递着爱与希望。
他深有感触地说:“艺术来自生活,也要回馈生活。每次看到观众眼里的光,就觉得所有的练习都值得。”
丰富的校园生活,让他不断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和音乐素养,为自己的音乐之路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大学社会实践期间,他在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担任音乐老师和如东县文化馆担任群文音乐老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学会了如何将音乐知识更好地传授给他人,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俊朗的季天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
此外,从2017年7月12日至今,他坚持每天捐出一元钱,为山区贫困学子送去温暖,用这份微薄力量体现持续的善意。八年来,“每日一善”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点滴积累中见证改变的可能。
从旋律到行动,从城市到山乡,他始终相信:微光也能照亮远方,爱心终将汇聚成河。这份坚持,让他收获了无数温暖的反馈,更坚定地走在公益路上。
日前, 对电影音乐同样怀有浓厚兴趣的季天羽,被吸纳为江苏省影协新文艺群体联合会会员,同时成为如东县文化馆的文艺志愿者,生活中又多了艺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季天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撰文/梁平 摄影/东东
发布于:江苏省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